【易客吧】_全网激活码总代_激活码商城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门资讯 > 正文

热门资讯

激发您的音乐灵感:发现适用于各种场合的歌单模板的宝库 (激发您的音乐活力)

用户投稿2024-05-10热门资讯17
激发您的音乐灵感:发现适用于各种场合的歌单模板的宝库 (激发您的音乐活力) 第1张

音乐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唤起情感、提升情绪并创造特别的氛围。无论是营造完美的派对氛围,还是在慵懒的周末放松身心,一个精心策划的歌单都能让任何场合更加美好。

为了帮助您激发自己的音乐灵感,我们整理了一系列歌单模板,适用于各种场合。从欢快的派对国歌到舒缓的睡眠音景,我们已经覆盖了所有内容。

派对歌单

  • 开场曲:
    Dua Lipa - Levitating
    The Weeknd - Blinding Lights
  • 热场曲:
    Olivia Rodrigo - good 4 u
    Bruno Mars, Anderson .Paak, Silk Sonic - Leave The Door Open
  • 高潮曲:
    Ed Sheeran - Shape of You
    Mark Ronson ft. Bruno Mars - Uptown Funk
  • 散场曲:
    Lewis Capaldi - Someone You Loved
    James Arthur - Say You Won't Let Go

放松歌单

  • 平静的旋律:
    Ludovico Einaudi - Experience
    Brian Eno, Harold Budd - The Pearl
  • 自然的疗愈:
    Ólafur Arnalds - Sæglópur
    Max Richter - 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
  • 冥想时刻:
    Hania Rani - Eden
    Enya - Only Time
  • 舒缓睡眠:
    Air - La Femme d'Argent
    Sigur Rós - Ágætis Byrjun

锻炼歌单

  • 激发动力:
    Eminem - Lose Yourself
    Imagine Dragons - Believer
  • 增加耐力:
    Sia - Cheap Thrills
    Kygo, Selena Gomez - It Ain't Me
  • 欢快的节奏:
    Clean Bandit ft. Sean Paul, Anne-Marie - Rockabye
    The Chainsmokers, Halsey - Closer
  • 恢复放松

东北地区的音乐有什么特色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东北地域文化脉相承,东北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生长东北大平原上满、锡伯、赫哲、鄂温克等民族早区域文化主流历史进程又吸收融合汉、蒙、回等民族文化精华,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和多元化文化共生东北地域文化东北地域文化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提供了丰厚土壤 大量考古发现也证明了东北地区同样国古文明摇篮之,东北民族民间文化华民族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各民族和们创造民族民间文化,独特魅力成华民族艺术宝库朵奇葩东北民族民间文化其雄健豪放、清新自、质实贞刚格调,北雄南秀异彩纷呈华文化增加了新因子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形式与特征 提起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人们自会想起东北民歌、大秧歌、二人转等艺术形式们既东北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精英典型代表,也东北满、汉等民族文化大融合结晶20世纪30年代著名东北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书第二章开首样写道:呼兰河除了些卑琐平凡实际生活之外,精神上,也还有少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写下些文字时候,萧红未必想有关音乐问题,段文字却有代表性,般人提起东北民间音乐,往往能会想些,也说,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秧歌里,祭祀,二人转和地方戏舞台上 东北民歌对流传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汉族小调统称东北民歌特点诙谐、风趣,许多歌曲常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特点东北汉人大都来自山东、河北、等北方各省,们与东北各民族共同创造、发展了风格独特东北民歌东北民歌泼辣、爽朗、火爆、粗犷风格特征形象地反映了东北人种热烈、率直、豪放、淳朴性格东北民歌表达方式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少修饰东北民歌旋律优美、自流畅,语言质朴、感情率直平稳有时猛会出现六、七度大跳,旋律跌宕起伏同时大量衬词使用渲染了气氛,增强了情感表达,使旋律更加流畅上口节奏规整,与歌词结合紧密,多采用2/4拍,呈现种字多腔少,前密疏状态,种节奏形式给自流畅旋律有力推进,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地方特色调式上,东北民歌小调主,宫徵调式多,也有商羽调式 大秧歌从关内走来张志康先生撰文《胶州秧歌与大秧歌起源》考证说:《胶州市文化志》载东小屯‘马、赵二姓,弃家闯关东逃荒路上,从乞讨卖唱,改边舞边唱,逐渐形成了些简单舞蹈程式和具有胶州地方色彩小调,们重返家乡,经过代代相传,提炼加工,至清朝期,逐渐成定形舞蹈秧歌’此说忽略了关键问题‘秧歌’词由来秧歌,起源于农业劳动,南方劳动人民插秧所唱劳动小曲胶州所有南方秧歌,因胶州唐宋时期北方大港口北宋时期作北方唯设置市舶司码头,与江南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与南方商业贸易往来,南方文化艺术秧歌等劳动小曲也随之传至北方胶州秧歌应该引进江南地方曲调,吸收了北方杂剧精华,形成新艺术形式无论说,东北大秧歌从山海关边走来,点肯定央电视台热播过电视剧《闯关东》反映了历史上重大自发事件,事件结之,便秧歌带了东北,并且相当长时间里,成东北人民重要娱乐活动东北大秧歌集歌、舞、戏曲体综合艺术形式,其主要风格特点与东北文化总体风格相致,东北大秧歌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特点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3)音乐分两部分,演唱音乐和乐器伴奏音乐,伴奏乐器主要有锣鼓、打击乐器和唢呐东北大秧歌节奏欢快、泼辣,使秧歌表演更加热烈东北秧歌音乐调式宫调式、徵调式较多,羽调式、商调式次之,角调式乐曲较少见宫调式、徵调式较明亮 二人转艺术同样体现了东北文化风格特征,东北重要地方戏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艺术形式,形成与清叶,源于东北民歌和大秧歌,吸收东北大鼓、河北说唱艺术莲花落、评戏、河北梆子等曲调构成独有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东北淳朴民风民俗和东北人性格、情感和精神风貌,大程度上体现了东北文化内核二人转内容带有浓厚喜剧色彩,唱本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喜剧效应其表演风格突出特点舞蹈来自东北大秧歌浪三场、掏灯花、舞手绢等基本功,同时还吸收了许多民间舞蹈成份,武打、耍扇子、耍手绢等技巧东北民谚宁舍顿饭,舍二人转表明了二人转东北民间受欢迎程度,已成东北百姓重要精神食粮 里我们能说唢呐,东北民歌和戏曲伴奏,唢呐缺少主要乐件,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唢呐没有东北地方戏曲确样,把唢呐拿掉,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无法想象有人曾东北唢呐和别地方唢呐做过对比,结论样:和陕甘带商调和羽调多、旋律凄美温婉样,东北唢呐宫调、徵调居多,情绪活泼,节奏轻快,调性明亮,旋律激进亢奋,主题大多积极乐观 唢呐有意思东西,既能吹悲,又能吹乐,刚刚家吹过丧葬,反过头又跑另家去吹嫁娶,国民间东西唢呐国传统民族乐器,民间无论红白喜事,乐礼,唢呐都缺少几件乐器之唢呐原流传于波斯和阿拉伯,金元时传入国了里,我们向纵深进入了秧歌和唢呐皆非东北原有,东北人何选了们而且万千乐器独重唢呐,又何接纳、演变和发扬光大过程使东北音乐形成俏浪、喜庆、热闹、火爆样种风格和特点?总观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热闹和喜气洋洋主,也许偶,其应该有深深文化影响起作用 综上所述,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突出特点说俏浪,喜庆,热闹,火爆三种艺术形式东北普及、广泛、喜闻乐见民间文化,具有浓郁东北地方风情和特色,与东北文化总体特征相致 二、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东北文化 说文化,人们常想些古老经典,并文化全部,文化还包含民俗,民俗也文化,而且文化非常结实部分,而地方音乐往往种文化乃至种文化影响下民族精神集、具体、彻底体现种民俗文化人类文明传承重要部分,服务于百姓大众文化,真实而又生动地演绎着朴实人类文明东北民俗文化核心传统与本质精神被挪移二人转代表地方戏曲和艺术得释放,二人转视其地域了解东北社会及东北民众面透镜同巴厘岛岛民戏剧化‘斗鸡’游戏视‘对自己心理经验解读,们讲给自己听关于们自己故事’样,东北民众‘二人转’想象成说给自己听种民间叙事,里面充满了伦理道德、社会秩序与社会转型规劝和理想种俗文化包含着火爆、热烈、风趣、幽默风格特征,正种俗文化鲜活、真挚、纯朴吸引、感动着人们,并人们所接受并且通过种俗文化让我们了解了东北、了解了东北人、了解了东北民族民间音乐 东北俏浪唢呐反映着种民俗文化精神,而东北民俗文化也有渊源,渊源关内,和原文化,和整华夏文化分开,1985年春,李泽厚先生次题《国智慧》讲演提出乐感文化说,2005年,李泽厚先生又出版《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书说:从古代今天,从上层精英下层百姓,从春宫图老寿星,从敬酒礼仪行拳猜令(‘酒文化’),从促膝谈心‘摆龙门阵’(‘茶文化’),从食衣住行性、健、寿、娱,都展示出国文化庆生、乐生、肯定生命和日常生存去追寻幸福情本体特征尽管深知人死神灭,有烟火,人生短促,人世无常,却仍畏空无而艰难生活从李泽厚先生段论述,看东北民俗文化源头,也看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乃至民族精神基础 东北民族民间音乐喜庆热闹,虽也有略显沉重民歌《月牙五更》,也有悲伤得让人几近窒息乐曲《江河水》,主流,东北音乐主流有节日气氛,有春联和双喜字红,有鞭炮炸响从喜庆热闹东北音乐听出东北人乐观,,从另方面,也听出对灾难困苦遗忘,也许值得注意

关于音乐的名言

1、音乐是医生,帮我调解心情,使我永远快乐;音乐是奇药,帮我排解烦恼,总是使我心旷神怡;音乐是魔术师,奇妙无比,令人惊讶。

2、音乐是母亲的手,让我们在烦恼的时候宁静,让我们在痛苦的时候温暖,让我们在紧张的时候松弛。

3、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

4、人都有悲伤,无助,冷漠的时候,而音乐是我们抒发自己心情的最好方式。请你将悲伤随着音乐的演奏一点一点的。

5、音乐是弹拨者的低吟浅唱,音乐是舞蹈者的个性张扬,音乐是歌唱者的心情流淌。

6、音乐是一泓清泉,能使你枯涸的心灵得到滋润;音乐是一席忠言,能让你发觉生命的真谛;音乐是一种兴奋剂,能使你充满活力重拾信心;音乐是一剂良药,能使你残缺的身躯得到升华。

7、音乐是天堂找不到忧愁与哀伤,音乐是人间吐诉着欢乐与惆怅,音乐是地狱充斥着呻吟与绝望。

8、音乐是轻拂人疲惫身躯的一缕清凉微风,吹走了一天的疲乏;音乐是洗涤沉重心灵的一掬清泉,带走了一天的抑郁。音乐是一盅心灵鸡汤,我深深地陶醉在它的幽香之中。

9、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言。

10、音乐是沟通的桥梁,音乐是栖息的港湾,音乐是心灵的纽带,音乐是梦想的承载,音乐是有声的图卷。

音乐家的简介

“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 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 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 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 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 欣赏: 1、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2:46) 歌词大意:①“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 ②“你可听见夜莺歌唱,她在向你恳求,它要用那甜蜜歌声,诉说我的爱情。 ” 2、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7:35)创作背景: 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鳟鱼》,歌曲用二段体写成。 第一段描写鳟鱼在清澈的小河中欢畅地戏游,第二段描写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得以浑水摸鱼。 后来,创作《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时,采用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 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 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 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 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 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 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 ,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 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欣赏: 1、《降D大调一分钟圆舞曲》 (小狗)(1:51) 2、《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15:06)演奏:伦敦交响乐团、钢琴:鲁宾斯坦 、指挥:安德列-普列文 (注)安德列-普列文(1929--)出生在德国的柏林,犹太人。 二战期间随家人到了美国,从1963年开始指挥生涯,先后担任过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 1813年10月10日,威尔第出生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小城镇里,他的父亲是农民,开了个小客栈。 威尔第曾被米兰音乐学院拒之门外,但他没有灰心丧气。 他拜著名指挥家拉威尼阿为师,日以继夜的努力学习,很快就绽放出天才的光芒。 威尔第所处的正是意大利最为动荡的时代。 他的成名作《纳布科》映射了奥地利对意大利的残酷统治,因此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极度欢迎,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 从《纳布科》开始,威尔第踏上了辉煌的征程,他的歌曲插上了金色的翅膀,飞遍了意大利的山山水水。 从19世纪50年代,威尔第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他的三大名作《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相继问世,他又陆续写出一批很受欢迎的歌剧:《西西里晚祷》、《西蒙-波卡涅格尔》、《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唐-卡洛斯》、《阿依达》。 《阿依达》使歌剧大师的声望登上一生的顶峰。 这部歌剧是应埃及总督之邀而写,它描述了古埃及的一个著名历史故事。 1871年12月24日,开罗首演大获成功。 一个半月后,这部歌剧在米兰斯卡拉剧院上演,威尔第亲自指挥,意大利国王莅临观看。 剧场内外盛况空前。 在威尔第八十高龄时,他又写出了最后一部歌剧《福尔斯塔夫》,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不能不叫人惊叹。 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在米兰逝世。 在无边的送葬队伍中,自发的响起了动人心魄的歌声:《纳布科》中最著名的唱段《飞吧,思想,乘着那金色的翅膀!》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 作家生平作品:学院节庆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意志安魂曲、第一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匈牙利舞曲、摇蓝曲。 学院节庆序曲作于1880年。 1879年3月,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哲学博士的学位,他为此写了这首曲子加以感谢,但作品直到1880年8月才完成。 1881年1月由作曲家亲自指挥首演于布雷斯劳大学。 作者曾说这是“宴席上欢乐的学生歌曲的集锦”。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真不愧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不论技巧曲风都足堪与贝多芬等齐名。 有人说如果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是男性, 孟德尔颂的是女性。 那勃拉姆斯的就是男性中的男性。 乐评家说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 表面平静骨子里却充满风暴。 那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呢? 相信大家都听得出来, 第一三乐章雄劲粗犷热情豪放, 巨人登场架式英雄纵横性格, 有别于贝多芬的内敛。 这也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特别雄伟壮丽的原因之一。 可与其第一号交响曲互相媲美彼此呼应。 不过问题好像也是出在这里? 好几位欧美日本乐评家认为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成熟度构思深奥曲趣深邃, 几乎是完美珍品, 为他曲所不易见, 但唯一的瑕疵也正由于它交响曲个性。 难道这是乐团结构使然或是小提琴本身特性使然?小提琴协奏曲就不能色彩富丽爆劲磅礴吗? 勃拉姆斯第1 号钢琴协奏曲也有交响性格, 乐团咄咄逼人, 但争议好像少点。 或许是钢琴的音量大馀韵深远, 置身在管弦乐团风雨交织的波浪中, 仍能突显出它身为弹弦(击弦)乐器相异音色的特性, 别有一番美感。 而小提琴协奏曲中协奏夥伴正是弦乐器与管乐器, 小提琴又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 独奏小提琴音量有限, 音高音程与协奏小提琴部分重叠, 一旦面临总奏,Solo好像快被淹没吞噬了?? 以上这样解释不晓得是不是太过浮面? 廿世纪也有一首协奏粗旷大胆鲜丽的哈察都量小提琴协奏曲,但却未闻因曲风雄伟而淹盖Solo的情形? 或是因为协奏曲基本上就不同于交响曲, 不适于交响化。 或是因为协奏曲的表达内容更著重于表现独奏乐器的运动性吧。 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在安魂曲音乐中的特殊的地位,在于它不但是以德语演唱的(德意志在此有德语的及德国的双重意义)、唱词摆脱了传统的拉丁语经文的规范,而且精神上更富于人性,从天主教的神性转向自马丁。 路德以来在德国兴起的新教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是德国的)。 勃拉姆斯是从1857年开始创作《德意志安魂曲》的、那年他才24岁。 到1861年,安魂曲已经写了四个乐章。 1865至1866年间,为纪念母亲的去世,勃拉姆斯增加了两个乐章。 到1868年写出最后的一段音乐(有女高音独唱的第五乐章)后,此曲才告完成,创作前后历时11年。 最终版本的《德意志安魂曲》共有七个乐章。 勃拉姆斯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德意志安魂曲》的唱词是他自己从路德翻译的旧约和新约圣经中关于死亡、信仰和永生的段落中精心挑选编缀而成的。 由于勃拉姆斯极其熟悉《圣经》,唱词编来浑然一气,不落痕迹,只就文字来论,已是大手笔。 他写的音乐和他挑选的唱词配合得天衣无缝,在这里虽然也有哀悼,也有悲伤,但是没有传统的关于末日审判的恐怖,没有奉献、赎罪、超拔的内容,而是代以一种不同的关于生与死的信念: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如花,草必凋残,花必谢落;但是有信仰的,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会从上帝那里得到安慰。 如果把这里的上帝换成信仰二字,就有着更广泛的涵义。 勃拉姆斯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他的《第一号交响曲》被世人称为《第十号交响曲》。 所谓“第十号”乃是指本曲续接于贝多芬“不朽的九大交响曲”之后,成为第十首著名交响曲之意。 乐曲中充满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人间七情六欲的交织,是遍历人世沧桑者最伟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至宝。 有趣的是,勃拉姆斯故意在本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中引用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曲调,不负其《第十号交响曲》之美名。 本曲的作曲一共花了二十一年的时间(1855-1876),完成时,勃拉姆斯已经四十三岁。 本交响曲的写作之所以耗时长久,并不是因为作曲者忙于其他作曲工作,而是他态度十分慎重。 勃拉姆斯本来就很严谨,在交响曲创作方面更是如此。 他立志:要写便写出能和“不朽的九大交响曲”并驾齐驱的作品,以不辱前人风范。 所以他不惜半生的推敲、琢磨,才写出了这首能和贝多芬交响曲相提并论的,登峰造极、光芒万丈的巨作。 本曲完成于1885年,同年十月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 作者从1884年夏就已开始创作本交响曲,历经一年才告完成,由此可见勃拉姆斯那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本交响曲和作者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 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本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 它的第二个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 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 由于本交响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 但本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 本曲在勃拉姆斯生前,就已经常被演奏,而且经常博得满堂喝采。 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不但到处被演奏,而且被改编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器乐曲。 勃拉姆斯自1852年开始创作这一系列乐曲,当时他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 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加以编辑和整理而成。 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由21首“四手联弹”钢琴小曲所组成的曲集,虽然每一首乐曲的旋律和风格不尽相同,却都混合着匈牙利民族音乐和吉普赛民族音乐的特色: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形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以三段体为最多。 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归为世界名曲,尤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睐。 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 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 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 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梦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 ”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 后人曾将这首歌曲改编为轻音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就像一首民谣那样深入人心。 美国音乐经过长期发展,到20世纪初才具备独特的美国风格,并取得了与西方各国音乐文化同样重要的地位。 在此之前,美国境内存在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个民族或种族的音乐,也存在着欧洲音乐家从欧洲各国带来的专业音乐。 它们之间经过长时期的相互影响、融合,促进了美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16-18世纪 印第安人的歌唱主要用于劳动、婚丧、准备作战等场合,以鼓等打击乐器伴奏,音调简单,独具一格。 16世纪后,随着各国移民的到达,也带来了他们本国的音乐文化。 经过激烈的争夺,英国人终于取得了在北美大陆的优势。 因此,英国音乐对美国音乐的影响最大,它为美国音乐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1619年,第1批非洲黑人奴隶被贩运到北美。 非洲黑人酷爱音乐,惯于一边劳动一边唱歌。 黑人音乐的动人曲调和独特的切分节奏,对美国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1640年,马萨诸塞出版了《海湾诗篇歌集》,是北美刊印的第1本书。 18世纪初,为提高歌唱水平,许多牧师著书指导唱歌。 同时,随着移民的增加和一些大城市的逐渐繁荣,世俗音乐也变得活跃起来。 欧洲乐器如小提琴、吉他、哈普西科德等开始流行,出现了专业音乐家。 1731年在波士顿举行了第1场音乐会。 通常的音乐会节目包括爱国歌曲、歌剧咏叹调、传统民歌等,有时也有一些标题的或无标题的器乐作品。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美国本地出生的第!批作曲家。 同欧洲音乐相比,当时美国作曲家的作品被认为不够成熟。 19-20世纪 19世纪初,许多欧洲音乐家来到美国,他们带来了远比美国先进的音乐水平和技巧。 1848年欧洲革命后,又有大批德国音乐家移居美国。 他们使原先习惯于赞美歌的美国人的音乐趣味发生明显变化,也给美国年轻一代作曲家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与此同时,音乐教育获得迅速发展。 南北战争后,美国音乐生活更趋活跃,又有一些重要的音乐团体相继建立,如大都会歌剧院(1881)、波士顿交响乐团(1881)等。 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专业技巧的作曲家。 他们把美国音乐提高到了欧洲的水平,但作品缺乏独创性,带有明显的模仿倾向。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E.麦克道尔,他被认为是美国第1个取得国际声望的作曲家。 当美国作曲家几乎都在追随欧洲风格时,歌曲作家S.C.福斯特却采用美国黑人音乐的曲调进行创作。 他的很多歌曲是为当时盛行的“黑人剧团”(由白人化装扮演黑人,其成员称为游吟艺人)写作的;而真正的美国黑人音乐却末受到重视,它们只在黑人中流传发展。 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主要类型有灵歌、布鲁斯、劳动歌曲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摆脱德国音乐控制的新潮流。 捷克作曲家A.德沃扎克对此起了很大作用。 他于1892-1895年间应邀就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 他建议美国作曲家把美国印第安人和黑人音乐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也有的作曲家转向法国音乐,他们的创作与印象派有着密切联系。 另有一位作曲家C.E.艾夫斯在独自探索美国化的音乐语言。 他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才被认为是美国老一辈最著名的作曲家。 20年代,社会舆论鼓励美国作曲家创作具有美国风格和特点的作品。 一批作曲家在各方面支持下,为美国民族主义音乐的确立作出了贡献。 特别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为美国音乐赢得了与欧洲各国音乐并驾齐驱的地位。 曾在巴黎从法国作曲家N.布朗热学习的A.科普兰、R.哈里斯、W.辟斯顿、V.汤姆森以及R.塞欣斯(1896-)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把美国的音乐语言与西方第一流的作曲技巧结合起来。 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如W.舒曼、S.巴伯、L.伯思斯坦等继承了他们的道路。 这些青年作曲家大都是国内培养起来的。 20-30年代的美国音乐并不只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西方音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空前的剧烈变化,出现了新的现代音乐流派;即便是上述作曲家,在他们的某些作品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实验的性质。 最重要的实验主义者是1915年定居美国的法国作曲家E.瓦雷兹。 同时期,美国的流行音乐空前发展。 特别是从黑人音乐布鲁斯、拉格泰姆等演变而来的爵士音乐风行全国。 具有独立的美国风格的音乐剧(亦称百老汇歌舞剧)是在欧洲的轻歌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流行音乐中占有特殊地位。 著名的音乐剧作曲家有R.罗杰斯(1902-1979)、G.格什温、伯思斯坦等。 纳粹政权的出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著名的欧洲作曲家来到美国,如P.欣德米特、B.巴托克、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D.米约等。 他们给美国音乐生活带来了新的巨大影响。 美国成为西方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 美国音乐创作的民族性不再受到重视,许多美国作曲家的作品与欧洲音乐在风格上的差别几近消失。 50年代以后,美国音乐更趋多样化。 尽管有的作曲家基本上按照传统的音乐语言进行创作,但是吸引着新一代作曲家的是层出不穷的各种新音乐流派,代表人物是J.凯奇。 在流行音乐领域内,也出现了新的品种。 从布鲁斯等音乐发展而来的摇滚乐风靡全国,爵士音乐退居次要地位。 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有E.普雷斯利(1935—1977)等,民歌的著名歌手有B.迪伦(1941- )等。 70年代以后,摇滚乐的热潮逐渐衰退,各种流行音乐互相影响,在风格上趋向综合。 最著名的流行音乐歌手是M.杰克逊(1958—)。 在音乐表演方面,美国往往由于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指挥、独奏家和歌剧演员而达到很高水平。 美国的交响乐团占全世界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波土顿、芝加哥、克利夫兰、纽约和费城等交响乐团均享有国际声誉。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又译克劳狄·德布西) 法国作曲家。 生于商人家庭。 十一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 1884年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大奖”,后赴意大利学习两年。 艺术上反对旧传统,并受东方音乐及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渐形成对现代欧美音乐具有深远影响的印象乐派。 而其实质更接近于象征派。 德彪西私生活上也相当反传统,甚至为圈内朋友所看不惯。 他于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 后与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 并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 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面》、《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为印象主义的精品。 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 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一、德彪西的“梦幻世界”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开发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的世界。 他生于1862年。 他的前辈中并没有音乐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店主,穷得不能给他的儿子任何种类的教育,因此他计划使他的孩子成为一个水手。 但是一位曾经做过肖邦学生的好心肠的夫人,对这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很感兴趣,于是免费给他上课。 德彪西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他努力学习,十一岁的时候,德彪西就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 德彪西在音乐学院期间,成为某位有钱的俄国贵夫人的一个三重奏中的钢琴家,并且有机会到欧洲各地旅行——佛罗伦萨、维也纳、威尼斯,而且最后在那个贵夫人的俄罗斯庄园里住了一段时间。 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从民间音乐中为他们的祖国创造一种民族音乐的俄国作曲家。 德彪西对这些俄国音乐家所使用的,与别国作曲家们所用的大调、小调音阶大相径庭的奇怪音阶非常感兴趣,这些音阶是建立在狂热的东方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的。 一年以后,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并像许多别的法国音乐家们一样,赢得了罗马奖而完成了他的音乐学院课程。 但是他写的音乐与别的音乐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那些传统古典音乐中所用的大调和小调音阶。 有时,他会回到早期教堂音乐的那些有点古怪的古老调式上去,他还经常使用一种全音音阶。 我们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而大调与小调音阶之间的区别在于那些半音放在哪里。 在大调音阶里,半音总是处于第三音和第四音,和第七音和第八音(3-4;7-1)之间。 在小调音阶里,其中的一个半音总是在第二音和第三音之间,但是也有几种不同的小调间音阶,在那里,第二个半音处在不同的地方。 德彪西最喜欢的音阶有六个全音而完全没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同任何过去的音乐都不一样,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 德彪西正是运用了他所偏爱的全音音阶,构筑起他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 二、泛音德彪西对传统音乐作了许多大胆革新。 之所以只有他敢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不曾有过他这样的一双敏锐的耳朵:德彪西实际上比一般人听得见更多的泛音。 正像一种颜色往往是由一些别的颜色组成的那样(紫=蓝+红,橙=红+黄,等等),一个音往往也是由许多音组合而成的。 各种音是由空气中的各种振动引起的,而正如我们从希腊的单弦琴上看到的那样,一个音是高还是低,要看振动有多快。 但是,一个音除了第一个或主要的振动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共鸣式的振动,正象一块扔到水里的石头引起的不是一个波,而是一圈圈不断扩展开的波纹。 泛音中的第一个和最强的是基音上面的第五个音,这是德彪西不用助听器也能听得见的音。 假如我们有一架调音调得很准的钢琴,不出声地按下一个琴键,然后很响地敲击它上面或下面的第五个音,我们就往往能听见它作为另一个音的泛音,发出德彪西曾经用耳朵听得见的效果。 第二个泛音是原来的音(基音)上面的第十个音,第三个泛音还要高,但已十分微弱。 下面的泛音依此类推。 造成不同乐器音色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泛音的不同。 一把像小提琴那样的乐器,其中的较低的泛音较强,就有一种平滑而圆润的音质;而一把象小号那样的乐器,其中较高的泛音较强,就有一种较为洪亮的音质。 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用的就是这些在空气中听不见其振动的音。 他为了让所有的人们都听见,大胆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听见了的声音。 由于德彪西敏感的耳朵,他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的音响效果。 起初人们还被他的音乐所困惑,并且不知道怎样理解它,但是一旦听惯了,就会非常喜欢它。 德彪西所创立的这种音乐,就是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 ■主要作品 按体裁时间分列: 管弦乐曲:《春》(1886);《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夜曲》(1899);《大海》(1905);《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1911);《意象》(1912) 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93);《大提琴奏鸣曲》(1915);《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1915);《小提琴奏曲》(1916-1917). 钢琴曲:《贝加莫组曲》(1905);《钢琴曲》(1901);《版画》(1903);《意象》(1905和1907);《儿童园地》(1908);《前奏曲》(卷I:1910,卷ii:1913);《练习曲》(1915);《白与黑》,为双钢琴而作的(1915). 合唱作品:《浪子》(1884);《中选的小姐》(1888); 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 歌曲:五十余首

若对本页面资源感兴趣,请点击下方或右方图片,注册登录后

搜索本页相关的【资源名】【软件名】【功能词】或有关的关键词,即可找到您想要的资源

如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右下角【在线客服】,谢谢支持!

激发您的音乐灵感:发现适用于各种场合的歌单模板的宝库 (激发您的音乐活力) 第2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你上次访问网站的时间为:24-05-20,16:49:10 你第50访问网站的时间为:24-05-20 16:49:11